沂南县青驼镇斗沟村,既没有名胜古迹可供旅游,也没有肥田沃土出产农特产品,更不是发达的商贸聚集地,却凭靠村里招商引资建设工业园区,成为年村集体收入170多万的“小康村”,它的路是怎么走的——
盛夏时节,斗沟村的池塘里,荷叶碧绿簇拥,荷花开得正艳。这么好的景致,来往的村民却都匆忙而过,只有傍晚后这里才能热闹起来。
早上7点多,村里各处早已忙忙碌碌,近千名外村、本村的村民从四面八方涌入斗沟工业园的各个企业上班。8点半,街上安静下来,只有等到中午11点半后,村里的老人向这里的“孝善食堂”会聚,人流才又多起来。
这个并没什么资源和基础的村庄,已经是附近胡庄子、文庄子等10多个村的“隐形”中心,还有着让周边村民都眼红的各种福利。“我们算是以企兴村的代表了。”斗沟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董德福说,斗沟工业园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,但真正的发展壮大还是近几年的事。
时间后退20多年,斗沟村也没想到,自己这棵“农业树”上竟然长了根“工业藤”。
“造农用喷雾器开关。”在临沂土杂批发市场做喷雾器批发生意的董德福,从浙江进货到市场上卖,生意很红火。他跟几个生意伙伴一合计,要不我们自己生产吧,每人负责一部分,然后组装起来。“从浙江找了老师傅,上了38台仪表车床,厂里雇了50多人,建设了一个大车间。”董德福说,就这样,他回村办厂了。
对斗沟村这个仅有700多人的传统村子来说,工厂无疑是个新鲜事物。跟种地比起来,开办工厂似乎更加“有利可图”。一方面,村民有了家门口上班挣钱的机会,另一方面,当时厂子每个月交800元定额税,还给村里交承包费。
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,斗沟村的厂子相继开办起来。到2003年的时候,斗沟村已经有了17家企业,共占地300多亩。但是,在这个自发形成的小型工业园里,企业规模都不算大,而且大多还是炼焦、炼铁、翻砂等落后产能企业。
2012年,国内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浪潮,以环保压力的形式传导到了斗沟村。“上级要求关闭高消耗、高污染、低效益的企业,我们村的这一些企业都在关闭名单上。”时任斗沟村党支部书记刘茂军介绍,那些年,村里靠着工业园区,逐步还清了村集体30多万元的负债。“但是,企业的污染问题也不小,因此再难我们也得行动起来。”
早就将喷雾器厂改换成焦炭厂、翻砂厂的董德福,又一次面临“关厂”的困境。“2003年,因为市场冲击,喷雾器厂不挣钱了,只好关停。”董德福说,农用喷雾器制造门槛太低,没有核心技术,非常容易就被市场淘汰。这次,焦炭厂、翻砂厂也都得关闭了。
“我是党员,得带头配合工作。”董德福成了斗沟工业园第一个“卖厂”的企业主。经过第三方评估后,董德福将工厂、设备等打包卖出,给别的企业带了个好头。随后,斗沟工业园的企业一家家关停,或整体出售,或转型承包。
看着空置下来的斗沟工业园,斗沟村坚持以企兴村的发展路线,积极争取镇、县乃至市的多方支持,全力开展招商、安商、帮商行动,要让企业再次填“满”园区。
融诚纸业公司就是2016年由市派驻斗沟村从北京招来的项目。项目洽谈成功后,村里成立了专班靠上服务,仅用10天就完成拆迁及土地流转相关手续。对于别的企业,斗沟村也拿出了以“天”计数的推进速度。
就这样,15家企业相继落户斗沟工业园,让这根“藤”重新“绿”了起来,生机盎然。
2014年12月,董德福担任了斗沟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。“上级和村里都看中了我有开工厂、办企业的经验。”他说,怎么让村子和工业园互促共赢、一起发展,成为他工作的首要任务。
村里有个这么大的工业园,除去工厂的相关基础配套以及村民就业外,村集体如何从中获益呢?
董德福认准了长效增收这个基准点,他一方面通过利用村集体土地入股企业分红、土地承包费等方式获取收益,另一方面把重点放在为公司可以提供服务上面,“以服务增效”。
“我们是高新技术企业,在纸制品以及清洁产品生产等方面,拥有40多项专利,产品节能环保,拥有极大市场开发空间。”在山东融诚纸业公司,董事长何世光向记者介绍,前两年由于客观原因,公司市场开拓速度放缓,流动资金匮乏。
“我们村集体有钱。”董德福和记者说,斗沟村的部分土地办理了国有资产出让,村里有占地补偿金。“这笔钱可能一个大工程就能花完,但是之后怎么办?所以村里要让这笔钱有长久收益。”入股企业分红,就是这里面一个投资途径。
斗沟村在了解到融诚纸业的困难后,与企业协商,经村“两委”研究、村民代表大会同意、镇党委批准,将村集体的500万元资金分三批投入该厂,实行利润分成。2023年,该企业克服重重困难,实现3000吨纸产品加工能力,实现产值4800万、利税120多万元。
近几年,斗沟村先后向特耐尔搪瓷、瑞盛水表、佳腾包装等企业以投资分红形式投入资金1100多万元,不仅支持了企业未来的发展,每年村集体还能获得70多万元的收入。
“工业园的企业能够稳定健康发展,村子也能长期稳定受益,这是双赢的事。”董德福介绍,村里用得到的收益,在与企业协商基础上,又建起3座车间,然后村里再以土地和厂房入股企业,每年也可获得收益分红。
“我们的二、三期工程,就是村里建设的车间,现在将陆续投入生产运行。”何世光说,今年企业的总产值将会达到6000万元。“我们的家用纸产品系列在6月底上市,现在正在建设销售网络。”他说,近日就有20多名销售员从全国各地赶来斗沟村“上课”,进行有关业务培育。
正是这种全面服务企业的做法,让斗沟村工业园的发展蒸蒸日上。目前,在该村成功落地的15家企业,对该村服务工作满意率达到100%。
同时,斗沟村这种服务企业增效的“户得利、村增收,保老本、无风险”投资做法,将过去集体收入不足3万元的落后村发展成为年集体收入170多万元、人均收入3万余元的“小康村”,也被上级部门总结成为“斗沟经验”在全市推广。
中午11点40分,81岁的村民卢为花已经来到斗沟村的“孝善食堂”,和几位早到的老人一起聊天。此时,食堂的后厨里,猪肉炒土豆、猪肉炖芸豆已经散发出香味,大馒头也热气腾腾,只待上桌了。
这座2023年建成的食堂已经运行半年多了,村里有65位老人在这里吃午饭。“饭菜又干净又好吃,还是免费的。阴天下雨,还有志愿者来接送,我们太满意了。”卢为花谈起食堂满脸笑容,她说儿女也都放心了,周边村的村民都羡慕他们。
在斗沟村,“孝善食堂”只是村民福利的一部分。每年的“三八”妇女节、春节等节日,村里都会举行各类娱乐休闲和走访慰问活动。与此同时,工业园的很多企业也积极承担起反哺村居、村民的社会责任。企业每年累计捐献物品、资金等达20余万元。
更为重要的是,斗沟工业园内的15家企业,带动了斗沟村及附近村的1000多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,让村民的幸福有了稳稳的依靠。
“我们公司雇用了36名工人,都是本村和周边村的村民,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。”山东佳腾包装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德才是返乡创业的本村居民,他的工厂每天出产70多万套餐盒,销往全国各地。
这两年,董德才的公司发展很好,一直想要扩大生产规模。“村里投资210万元到我们企业。今年企业的车间扩建了,又增添了10台注塑机,新的生产线万套左右。”董德才说,他的企业每年都给村里分红。
这些年,富裕起来的斗沟村全方面提升了村内的基础设施建设,在全镇率先实现了硬化路“户户通”,栽植绿化树木3600余株;率先完成了自来水入户项目,让群众喝上了放心水;推进人居环境整改治理工程,实施厕所改造、房屋外立面改造、主街道改造等项目;新建了便民服务中心、党建红色文化广场等服务场所……
“‘军功章’里也该有工业园的一半功劳。”董德福说,村里现在除了工业园之外,还建起了300亩的优质油桃示范园,为村民每年实现增收30万元以上。最近,村里也流转了近百亩土地,准备种植生姜等农作物。
虽然斗沟村的各项产业高质量发展势头很好,但董德福对未来的发展规划很清晰。“村子想要更好发展,离不开工业园。所以,我们的第一个任务还是做好园内企业的服务工作,让工业园不断做大做强,从而助推村子发展。”董德福介绍,下一步,他们打算利用孝善食堂等设施,为村里的部分公司可以提供工作餐等服务。
想爆料?请登录《阳光连线》()、拨打新闻热线,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(@齐鲁网)提供新闻线索。齐鲁网广告热线,诚邀合作伙伴。
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力量“凝聚枢”和发展“风向标”,青年作为未来的承载者、传承者和创造者,是整个社会中最积极、最有生气的力量,在返乡创...[详细]
90岁独居老人的家被洪水包围 平邑县柏林村三名村民奋不顾身把老人背到安全区域
临沂:强对流黄色预警+暴雨红色预警 今天夜间至9日仍将出现连续强降雨天气
90岁独居老人的家被洪水包围 平邑县柏林村三名村民奋不顾身把老人背到安全区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