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工者→公司董事长!他靠“犟”转动人生

  他不仅主持完成多项国家、省级轴承科研项目,还多次荣获国家、省级科技进步奖,更是获得国家专利25项,其中发明专利5项。他带领团队突破多项国外技术壁垒,实现了国产化替代,让“小轴承”做出“大学问”。

  这些年,陈振林带领团队改造设备1000多台,制作、改装信息化配件50余种,完成全自动化设备连线余项,提出合理化建议上千条,累计为公司创造效益5000多万元。

  “轴承精度散差大、内部噪音大、转速达不到要求等问题在初期很常见,我们都是一步一步摸索过来的。”说起从业以来遇到的种种难题,陈振林轻描淡写道。

  初入行时,陈振林只是刚出“象牙塔”的新手。“当时企业规模不大,遇事只能自己勤学苦练。”由于刚入行,对轴承的加工设施没有接触过,陈振林就从资料室搬出厚厚的设备说明书钻研学习,遇到不懂的就向一线工人师傅请教,每设计一件工装图,就先到加工车间请老师傅帮忙指导。

  陈工总是车间里最早来、最晚走的一个,有时候为了攻克一个难关,常常通宵达旦地去试验。

  为了解决轴承热处理零件表面“花斑”这一行业难题,他带领攻关团队终于将合格品率提升至99%,大家都觉得已经是行业顶配水平了,项目应该结题了。但他却说,99%合格不可以算成功,一定要达到100%。于是,在每天繁忙的工作结束后,他就到热处理生产线旁边,观察、思考,指导工人一次次调整参数,一次次试验验证,终于在两个月后,产品合格率稳定在了100%。

  正是凭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儿,他不但解决轴承行业的加工难题,在提升公司生产效率的同时,也助力整个行业发展。

  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、国家“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”、国家“知识产权优势企业”、浙江省“隐形冠军”企业、浙江省“科技小巨人”企业、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、中国“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”一等奖……在陈振林办公室里,一整面墙的奖状和奖杯,无不在诠释着他的精益求精。

  “别看这个轴承内径只有1.5毫米,但它同样具有低噪声、高寿命等特性,其中钢球的研磨、套圈的加工精度至关重要,这就要求企业产品的原材料和生产的基本工艺不停地改进革新。”在八环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展览厅,陈振林将一个透明盒子拿起来,介绍起其中形态各异的轴承,其中最小的与圆珠笔头差不多大。

  事实上,为了在微型轴承领域有所突破,陈振林和研发团队经过近9个月攻关,相继突破多项技术难题,成功研发并量产出孔径最小为1.5毫米的微型轴承,并申请了相关专利。

  数年前,八环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接了一项国家科研项目,其所需的轴承转速要超出普通轴承转速的80%以上。这种情况下,不光要攻克产品设计、加工工艺等技术难题,轴承试验机首先就成为了一道难题,因为常规转速的试验机功率远远达不到高转速的要求,没有高转速的试验机,就无法对轴承的性能进行相对有效的试验和评估,新产品开发更无从谈起。

  “特种试验机是买不到的,要求我们依照产品工况自行制作。在完成试验机的改造后,我们对轴承的内部结构可以进行优化,通过仿真建模分析,得出需要的各项产品参数,最后定型。”为了生产出合适的轴承,陈振林带领团队通宵达旦验证调试,在生产的基本工艺、机械结构等方面大胆突破,通过3年不间断的反复验证、研讨、总结,创新探索出新的生产的基本工艺,解决轴承高速运转时过热、噪音过大等难题,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。

  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席卷各行各业,陈振林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,带领团队开展全厂区的信息化改造,在轴承行业率先引进MES、SPC系统并成功运行,降本增效效果非常明显,使得公司人均产值提升超过80%。

  每个人都是创新的参与者,创新并不只是高高在上、遥不可及的事情,只要坚持做好自己的事情,不忘初心,就能实现创新和突破、实现我们心中的梦想。

  “陈总既是我们的榜样,也是我们的朋友,像在参数化设计、特殊工艺热处理、提升产品一致性等问题的解决上,他会带着我们一同攻破难题。”在员工眼里,陈振林是位“严师”,更是他们职业道路上的一盏引航明灯。

  “他总是很耐心,倾听大家的想法。”“开会讨论轴承时,我们大家常常会忘了他的身份,与他在一个问题上反复斟酌。”“研究技术难免遇到瓶颈,但他从来没有不积极的情绪,总是积极引领、鼓励大家。”……

  陈振林说:“想要做好技术,就不能说放弃,我们要有一颗坚定不移的匠心,可以换思路,换方法,但最终的目的是不能变的。”他是这么说的,也是这么做的。

  为了让徒弟们更快熟悉专业方面技术的各项知识,陈振林将他多年来积累下来的经验倾囊相授。这些年来,经他带过的徒弟,纷纷成为了公司各条战线的主力军,在其影响和带动下,公司涌现出了“浙江工匠”“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”“最美浙江人·最美工匠”等一大批杰出劳模和工匠。

  陈振林将目光聚焦到创新人才教育培训上,开展群众性的改善创新和合理化建议活动、金点子活动、劳动竞赛活动、质量月活动等等,2022年全年全员共提出合理化建议5912条,人均采纳4.5条;

  公司以省级“技能大师工作室”“劳模创新工作室”为载体,全力支持技术工人参与各类评奖评优活动,有效提振技术工人队伍的士气和活力;

  举办“三牛”精神特训营系列活动,邀请“大国工匠”进行个人成长经历的分享,鼓励广大技术工人拼搏敬业,精益求精,在各自岗位上成长成才。

  “我们要充分的利用团队的智慧去处理问题,不断学习借鉴先进经验,同时持续培育壮大战略科学技术人才队伍,提升基础研究能力、加强核心技术攻关,在科技突破、平台引领、成果转化、人才集聚、生态优化等方面持续发力,扎实推进关键共性技术、前沿引领技术,在新一轮科技竞争中赢得主动、赢得优势、赢得未来。”陈振林憧憬道。